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眼底的憂鬱

隔壁女生一個人的下午茶,瞄了一眼我的餐桌後,也點了一瓶月桂冠。
真好。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小說

這世上就是有一類俗物,不甘於事物本身就只是事物本身的樣子,硬得賦予事物不屬於他們的額外意義,好像這樣才會比較有看頭。我就是這種人。

一貫隨心情喜好選書的瀟灑,到了年終的最後一本──其實也不過是日期的界限而已──總會突然謹慎起來。平日嚮往無所事事,到了這個時候反而擔心一整年下來累積的閱畢書單看起來過餘無所事事。

說到底閱讀無非如同看電視、跑步、逛街、插花、騎馬,不過是眾多嗜好的其中一種,但花費這麼多時間從事的行為若看起來僅僅是在殺時間而已,也太過傷人。

2015 擔負著自我感覺良好的這本書,是范銘如教授的《空間 文本 政治》。就跟張教練和Tiger在年末給我的指導一樣,除了是份嚴肅看待的功課,同時重新檢驗自己的缺乏。學習若不帶著自省,進步便好似缺乏踏實感。前者留給我幾本待讀清單,後者是身上的瘀青。

近年陸續聽聞一些個有才有德有能的人生病、意外、過世的消息,總想著我這樣身體健康好好地活著(touch wood)的意義是什麼,我既不貢獻什麼也不創造什麼,有的也只是消耗資源跟製造垃圾。數月前開始,幫自己找了個心安理得的說法:作品不是僅因為被創造就存在,它需要被閱讀。

至此,抱著本書懶在沙發上不出門,變得理所當然意義重大。碰到地雷的承受度越來越低,對好書的胃口就越來越大。幸好有不吝提供建議的親朋好友、臉書上眾多不藏私的出版界工作者譯者、及aNobii使用者的分享,閱讀如此私密的行為,是需要靠這麼多人的幫忙才能成全。

據 aNobii 的紀錄,去年讀完了123本書,頁數共計40180,總算順利達成目標。放鬆之餘不禁揣測這努力鞭策達到的數字裡面,不知是否暗含上天慈悲示下的明牌(俗物其實並非自謙),支撐更無所事事的夢想。

今年的第一本書應該也會做作地挑選,手上讀到一半的是木心的《散文一集》,但是《生命之歌》或是《我是貓》好像也能具代表性。可以這麼任性地東挑西揀,明目張膽地水性楊花,愛與誰相好就挑來跟他相好一陣子,大概就是閱讀最吸引人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