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MAMMA MIA!﹝下﹞


混合著溫馨、荒唐、感動、以及趣味的這部戲,從 1999 年在倫敦公演開始,就深受全世界戲迷的青睞。除了舞台編排簡潔俐落,ABBA 的歌曲廣為人知朗朗上口,戲劇張力十足之外……我猜想,現實生活之中,消逝的戀情不會突然起死回生,一個自覺被遺棄的情人不可能一等 20 年,友情沒有那麼容易維持,從小沒有父親的孩子不會總是貼心,柴米油鹽總抵不過理想跟堅持。編劇寫在戲劇裡面的溫暖,是另戲迷一再回到戲院裡面,細細品味關於生命的美好。
 
以前看著老套的電視廣告,陳舊的音樂錄影帶畫面,裡頭幾個穿著過時大喇叭褲的男男女女哼唱著還算熟悉的歌曲,總在心裡冷冷的覺得國外藝人還真好賺,ABBA 已經很久不出專輯了,光是憑以前的暢銷金曲,精選歌曲的CD照樣賣得嚇嚇叫。
 
最奇妙的還是,不管男女老少,就連曼徹斯特刺青吸毒的另類樂團少年、畫著煙燻妝的時尚女、保守矜持的上班族,這些完全不同類型的人,都還是深深被 ABBA 唱到快爛的歌曲吸引。當時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只知道他們被稱之為「瑞典國寶」,真正是當之無愧的。
 
現在手上有了這片 CD,裡面僅收錄一小部分的經典名曲,劇團表現之下都可以感受到歌曲之中,合音優美、辭意深遠順暢、樂曲協調動人,聽來順耳自然,無一勉強造作之處,就可以知道是深厚的古典音樂素養、文字修養、以及作詞者非常有想法的智慧結晶。而看到這齣 MAMMA MIA 這麼多年來,在全球廣受戲迷喜愛的程度,就可以知道這樣歷久彌新、有想法的流行歌曲跟舞台劇結合,有著多麼大的魅力!
 
戲劇的最後最後,是一個幫劇團所有成員大合照的橋段,有趣的是演員總會﹝我看了兩次都是這樣﹞把相機都給在台前的導演兼指揮,讓他幫大夥兒拍照留念。劇情的編排到此,巧妙的將觀眾從故事裡抽離出來,然後飾演唐娜 Donne 以及Tanya和Rosie 便會著 ABBA 的招牌服飾出來謝幕,燈光的轉換把整個劇院變成迪士可, ”MAMMA MIA”、”Dancing Queen”和”Waterloo”是招待給觀眾的,和樂歡欣的氣氛,達到最高點。

我記得在倫敦看的時候,撒畢斯的歌曲只有兩首,氣氛卻活潑熱鬧很多,燈光一轉換、音樂一響起,大家就迫不及待站起來亂扭亂跳,勁歌熱舞的熱鬧氣氛,持續至散場後我們得在寒風中搭乘地鐵、轉火車回劍橋、並在零下的冷颼颼月台上等好心的 Linus 來接我們,都還覺得意猶未盡。而在新莊體育館,直到第三首歌才有比較多人受不了誘惑,但是站在座位上要扭不扭的樣子,看起來卻更尷尬。如果可以的話,但願今後可以在各大城市,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一同分享 MAMMA MIA 帶來的溫暖。
 
完成這篇文章只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大概是斷斷續續的滯留在手上三個月,最終還是無法完整表達出深受 ABBA 音樂著迷的悸動。寫完之後沒有一種暢快的喜悅,自知內容普普而已,過程中一首首ABBA 歌曲在腦海中陪伴,則又是另一種不同以往的愉快經驗。
 
最後針對二子媽在《新莊體育館》那篇,有關於 MAMA MIA 舞台劇的回應,我順便在這裡交代一下在倫敦看戲的經過﹝也太會拖了﹞。躲在我們腳下聊天的是樂隊啦,指揮的位置是在第一排最中間的地方。
 
我有偷看他喔,除了部份的時候還要分擔一點鍵盤手的工作之外,其餘樂隊何時下音樂,演員何時該開口,完全要靠指揮的指示動作。指揮台前有攝影機對著指揮先生的大頭,並架設兩台螢幕分放舞台的左右兩側,讓演員不管站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故做自然的瞄到指令。
 
儘管有高科技及舞台佈置的幫忙,指揮先生還是不時做著誇張大動作,譬如說對著攝影機張大了嘴型﹝給演員看﹞並一邊抬高了手﹝給樂隊看﹞準備下音樂,或是兩手忙碌的敲著鍵盤,但用他那個形狀完好的大光頭用力的打拍子兼指揮,算是非常敬業的人。
 
果然有才華又認真的人最帥。這句話在光頭身上也適用。







 圖片來源:上圖片轉拍自 CD 封套,下圖轉載自 魔時網

C-マンション 
收藏本文: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