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認為自己很堅強,後來才發覺知心好友以及包括我本人,都覺得自己是愛哭鬼。
如果說在愛哭這件事上,有個自我領悟的轉折點,第一次意外的突然意識到自己容易落淚,是國中時期在體育場,一個班際排球比賽的場合。面對同樣是以成績為導向,A+ 班的強勁對手,我班的排球隊實力根本就是以卵擊石的一路慘輸。
比賽時間只剩下幾分鐘,大家都心急如焚的焦躁時,場上的同學使勁全力,旁邊加油的也群起激昂,同心協力的希望這場球賽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是班上互相競爭的氣氛、只管自己瓦上霜的自私的群體生活中,罕見的團結一致。這樣的氛圍讓我從互相感染的激動加油吶喊中抽離出來,突然意識到一種高於平常同學情誼的情操在那一刻產生,感動落淚。
幾年分析結果,因為對人性沒有太高的期望,所以預期之外的善意,在我心裡就會加倍放大。譬如說幼稚園遠足出發前,爸爸突然出現在車邊,塞了4個10元的銅板讓我買零食吃,偷偷補足外婆總是沒有給太多零食吃的節省。像這樣的小舉動,總是讓我很感動而且記在心裡很久。
對於某些事物情感的眼光特別了然透徹,尤其是一些人們習以為常、或是特別想遮遮掩掩的部份,使得我總可以穿透這些欲蓋彌彰的表象,看到人性的黑暗面。當然,也許不見得是我有明銳的判斷,而只是悲觀的偏見而已。我們生活在一個一直被拿來論斤秤兩的年代,這是我對人性缺乏信心的環境因素。
從小到大不管人家想比什麼,用那一點做為條件來比較,隨便跟誰放在天秤的兩端秤量,剛好我通常都是輸的一方。大概就是鮮少有被勝利與虛榮沖昏頭的部份,又並沒有自卑到養成盲目自信的性格,使得我對「比較」這件事,有了自認為理性的看法。讀書的時候看成績,出了社會看賺錢能力,不容易拿來評量的條件不容易分出個高下,譬如說品德。所以用最明白的東西,數字。
解釋了這麼多,是試圖想說明我看到一部紀錄片的心情。這兩天晚上轉電視的時候,都會看到民視新聞台的《天光》,本來只是看書看雜誌的時候順便觀賞兩眼,直到今天的節目才讓我記下正確的播出時間,期待接下來的內容。
不是從頭開始看的,但是光憑內容的判斷,我認為觀賞的應該是第三集:「台灣意識的興起」。介紹了一些以台灣為養分,用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的人,譬如說龔惠君、陳世憲,這些人的生命歷程。不是用分數,不能用財產,乃至於一些得票數、收視率等等粗淺的數字,可以評出個高下的人。我們不經意就忽略的一群台灣之光,在檯面上的人物都還爭吵不休,爲選舉大力作秀時,是他們真正讓在國際上沒有合法身分證的台灣,能風光的被看見。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關於廖中山教授的一段,關於他的背景及觀點,請參考廖教授所寫「有愛的地方必有美」一文,或是有興趣的話請上網 google。這些人的存在,除了因為有理想有信念,而使得自己的人生豐盈充實之外,對這個土地的感情、對自己愛好的興趣、對認同的理念是如此的投入,是這一點讓我覺得他們與眾不同。
至於他們的人生觀點、政治立場是不是和我相同,應該是不被列入考量的範圍。畢竟一個凡人,若在心靈精神上希望達到超凡脫俗的進步,我認為第一步應該要先學會欣賞高層次的精神,如果能力再好一點,也許可以開始去模仿。文化、國家認同立場的相同或不同,並不會使人對他們的努力豪不動容。
吳念真式的口述旁白,純熟流利優雅詩意的文句,讓人既敬佩又醉心、駕馭自如的台語,以及希望這塊土地的人民可以互相融合包容的真切期待,帶領觀眾感同身受。愛自己所生所長的土地是天經地義的事,社會上的氣氛,卻因為撕裂人民情感的政治操弄,讓在半數人民面前講「愛台灣」,都是可能招致白眼、討厭的錯事。
廖中山教授說:「一個人愛鄉土,並不涉及政治問題,而是做人起碼的條件」;吳導演在片中有一段話大義是這樣的,要給我們的下一代怎樣的價值觀、怎樣的教育環境,政府的確需要負責,然而作為孩子眼中學習對象的我們,是不是也有需要檢討努力之處呢!我明白現在這個充斥著太多符號的敏感時期,民視、台語、台灣歷史、愛台灣、凱達格蘭……等等字眼,對某些人來說,是表示鮮明立場的語彙。若能拋棄刻板強灌的意識,愛惜鄉土的熱情更甚於愛湊熱鬧,拋開心中固有的成見,就不會因為這些莫名奇妙的判斷,而錯失了一個由吳念真的角度,認識台灣的好機會。
(台北訊)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統治,那時候很多人預測台灣會是下一個香港。不過2000年台灣第一次的和平政黨輪替,讓全世界的想法為之改觀。
財團法人凱達格蘭文教基金會,為保存台灣這一段彌足珍貴的民主轉型歷史,特別委託吳念真先生擔任總導演,製作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關這八年政黨輪替的系列紀錄片。
這系列紀錄片邀請到許多未曾在電視節目現身的重要人物接受採訪,包括: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等人…,首度參與紀錄片的採訪。暢談他們當時身處民主轉型,所做重大決定的思考背景。除此之外,紀錄片拍攝團隊還遠赴海外拍攝,採訪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波蘭前總理華勒沙、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人,對台灣民主轉型所做的觀察。
這系列紀錄片內容從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角度出發,紀錄這十年來台灣社會的重大事件與轉變,節目一共包含10集,除了希望能為台灣歷史保存紀錄,同時也提供人民更廣泛的認知角度。內容包括:
序曲:民主的里程 ﹝免費線上收看﹞
輪替:全民政府 VS. 少數執政 ﹝免費線上收看﹞
台灣意識的興起 ﹝免費線上收看﹞
國際:台美關係VS.外交努力新方向﹝免費線上收看﹞
改革:轉型正義VS.改革陣痛 ﹝免費線上收看﹞
對立:319槍擊案的啟示與影響 ﹝免費線上收看﹞
多元:多元文化VS.混亂失序 ﹝免費線上收看﹞
清廉:藍綠弊案 VS. 司法獨立
角色:平民總統VS.孤獨背影
轉型:台灣的發展與未來
1979年12月10日,高雄發生了美麗島事件,像一個火種,點燃了台灣人民心中追求民主的熱情…。28年後,民主台灣系列紀錄片「天光」也選擇在同一天12月10日(台灣人權日),在民視電視新聞台首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晚上10點到11點,連續播出兩個星期。
吳念真導演把這8年台灣的轉型,比喻成一趟民主的學習之旅。民進黨學習如何執政以回應人民期待;國民黨除了調適自己的失落,也要學著當一個成熟的反對黨;而所有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則是從中學到要怎麼來當頭家!12月10日晚上,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台灣的這一趟學習之旅,「天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