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教訓


行政院門口現場Live web Cam
 
群情激動的嗆馬圍城活動流血收場,被民進黨劃清界線﹝也可以說被政治人物背叛﹞的圓山暴力場面落幕,除了喧囂之後的疲累,政府五天花上十億、人民街頭抗爭、電視新聞的轉播……全體社會付出了多少代價,讓協議可以順利簽成,讓人民的疑慮及反對聲音可以被聽見,讓流血衝突的畫面再次上演。
 
陳雲林回去,整起事件就結束了嗎!

 
從 830 到 1025,街頭的抗爭運動辦得好像是場嘉年華會,上街頭的群眾似乎有滿腔理念、或是滿腹怨氣想要表達,大秀創意舉標語、拿出的道具一大堆,可是這樣的表達方式,完全無法讓政府有任何回應。
 
訴求是呈現了,可是媒體偏頗的角度跟篇幅,無論是規模人數、理念訴求,都不符合實際狀況,上街頭的人既要表達抗爭的理念,又必須得自己做歷史事實紀錄的側寫員,把整個活動的真實情況呈現在網路上,「有圖有真相」成為社會運動中一條悲哀的真理。
 
就看見青年人大家人手一機,書寫抗爭者自己的歷史。甚至關於遊行的規模,被政府低報的人數,也讓他們想方設法藉由與紅衫軍當時聚集圖片的比較,以及 Google Earth 的測量,來揭發媒體的謊言。媒體及政府的漠視,就是一直以來最大的暴力。
 
因此,每次的集會遊行,雖然是順利和平圓滿落幕了,但是見不到任何溝通、任何改善,完全沒有因為遊行抗議任何好轉,馬英九先是低報了遊行人數,試圖形容那是一小撮人的少數意見,再來是敷衍的說已經聽到了,實際上是明顯的置之不理。比照當初陳水扁處理紅衫軍的態度。
 
不同的是參與運動群眾的待遇,並不會因為群眾聚集的人數很多而且又不肯散去,訴求的目標又正好符合執正縣市政客自己的利益,因此就地合法,免除了動員警察暴力相向的對待。結果,執政者耍了滿腔怒火的民眾,讓昨天的嗆馬行動從一開始就頻頻失控,如同 torrent 說的,「在政治角力上,藍營想抹黑,綠營想收割但又怕被戴上暴力的帽子」。
 
國民黨就算了,積極的親中策略、建構在虛無的九二共識下的矛盾邏輯,以及馬英九原本就與中國一致的立場﹝BBC的專訪﹞,使得傾斜的腳步跟角度都出乎意料的迅速,國內不同的聲音當然無法阻止國共把己身將能獲得巨大利益運輸交換的聯結,反正他們的經驗理解台灣人就是這樣,以後給他們吃飽穿暖,一旦股市房市齊漲,口袋裡有飽飽的錢,很快就會忘記今日的理念是什麼。
 
1951年7月24日,在台灣省桃園縣中壢的客家小鎮裡,曾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白色恐怖政治事件,一群在客家庄裡屬於義民中學的師生、中壢中學教師、內壢國小教師、宋屋國小教師、中壢鎮公所職員、台北師範學校的學生等,被情治系統人員以涉嫌參加「讀書會」為名的匪諜叛亂案予以逮捕入獄,此即所謂「客家中壢事件」。
 
 
事情的後續發展也可以是這樣:57 年後的今日,國民黨為了要跟中國交好,連播歌﹝上揚唱片行事件﹞、在路上拿國旗、喝下午茶時掏出相機……都會被警察嗆聲關注,會被打。當然,在馬英九想要好好款待的外賓面前大出洋相,面子上掛不住時,可以想見他的憤怒。甚至馬陳會之前大怒召開記者會,電視新聞說,「以罕見地以嚴厲的口吻」批判”暴力”,這句話其實最近也在他 2004 年某天的新聞上看見﹝馬英九斥責:警察國家 (2004-04-06) ‧《酥餅的BLOG》﹞,古今對照,正好也可以看看總統完美的雙面性格。
 
幾十年的老招搬出來用,缺乏創意的又把街頭抗爭跟暴力、暴民扯在一塊兒﹝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更別論幾年前正義凜然的批評陳水扁,此時的自己卻完全沒有比較高明,那些聽起來惺惺作態「政黨都會輪替,將來民進黨也有可以再執政」的話,原來確實是他真正的心聲。只能抱持微渺的希望,期待他的內心深處﹝身不見底的地方﹞還有個小小角落,對於近來的衝突可以有一些關於他那一部分的反省跟警惕。
 
民進黨就令人失望了。就算陳雲林來前料想不到,五日晚上在晶華酒店的衝突以及馬英九突然提前會面的時間,一定會讓六日的嗆馬圍陳活動嚴重失控,可是卻是先連一點規劃都沒有。因此蔡英文說完「謝謝大家」之後就離開,其他煽動群眾的政客後來眼看情況演變成完全無法控制的暴力場面就傻眼了,趕快落跑走人,留下現場激憤的群眾以肉身跟執勤的警察相搏,兩者都何其無辜。
 
如果連讓活動順利落幕,把人群安全帶回家的準備都沒有,就別上街頭跟人抗爭了吧,徒然讓沒有任何資源的民眾在街頭拿性命相搏,如何能在家中坐得安穩。危險潛伏的黑道人士、故意鬧場的敵對陣營,這些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是意外,難道是事先規劃無法防堵、規範、或是遇先聲明、劃清界線的部份嗎!群眾運動起家至今,卻基本的概念全無,一點擔當都沒有,無怪乎台灣人好不容易掌握到的政權,以難看至極的比數又從手中溜走。
 
政客淪落至此,台灣的未來在哪裡?在默默穿黑衣戴口罩的教授、學生、市民那裡。而在陳雲林已經離開的十一月七日下午,他們靜坐抗議的反對姿態,以和平理性的表達意見,又遭到什麼樣的對待呢!
 
 
 
活動聲明稿:
 
從11月3日開始,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來臺與政府簽署各項協定,同時在臺北各處,就陸續出現警方藉「維安」之名,對各類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者,進 行粗暴 的盤查、損毀、沒收、禁制、拉扯、驅離甚至拘捕。絕大多數遭致警察暴力相向的民眾,根本不曾靠近陳雲林人身,有的市民甚至只是路過、停留或單純拍攝記錄, 即遭受上述對待。
 
透過媒體畫面傳送,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 挑釁和 侵犯。所有彷彿戒嚴、罔顧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的管控鎮壓,連執政黨的國會議員都質問行政院長;卻只見身為最高責任主管的劉揆,仍在輕佻地詭辯和推責。實在 令人既錯愕憤怒,又深感羞辱和不安。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要強化兩岸經貿交流,也必須透過降低臺灣的民主自由程度、以達成與中國同樣極權統治的水準嗎?
 
才不過短短幾天,臺灣人民好不容易匍匐建立的民主自由體制,在滿城的警力、威嚇的氛圍與強勢的防堵中,幾近崩解。我們政府,在如同警察國家的武裝保 護裡, 自我陶醉於「歷史性儀式」的想像、與酒酣耳熱的輪番大宴中。於此,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論與行動權利,完全地被擱置、甚至忘卻。
 
因為多數的強勢作為根本違憲違法,無怪乎鏡頭前沒有一個警察能理直氣壯說出,他們根據何種「法律」,執行這般上級交待的勤務。警察原是保護人民的公 僕,如 今在這政府由上而下的嚴峻要求中,竟競相成了限制與懲罰人民表達意見的打手。我們無意歸咎個別只能服從上命的員警,相對的,我們嚴正要求下達此一惡令的政 府高層,必須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我們只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在沒有任何政黨與團體動員及奧援的前提下,十一月六日(四)上午十一點,將自發性地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我們的訴求是: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應儘速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聯絡人: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Mobile:0972-102-502)
共同發起人:
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學所助理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張鐵志(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後選人)
陳育青(紀錄片工作者)
林世煜(文化工作者)
胡慧玲(陳文成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李昀真(臺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張勝涵(臺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吳沛憶(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陳柏屼(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陳家慶(臺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余崇任(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彭維昭(臺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楊緬因(臺大人類系二年級學生)
李東諺(政大臺史所一年級學生)
王聖芬(臺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冠和(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張之豪(市民)
許維德(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林秀幸(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柯朝欽(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林秀珊(交大人文社會學系研究助理)
吳宗信(交大機械系教授)
 
 
苦勞網的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