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公公徹夜未眠

因為訂不到春禾劇團別離之作---梁祝,愛咪搜尋過後發覺,十月底至十一月份有相聲瓦舍的《公公徹夜未眠》,去年年初我們一道觀賞的《新春賀歲聯歡晚會》是挺有趣而美好的經驗,愛咪的建議非常容易理解。
 
乍聽此建議時,我就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上次的對白中,有詼諧幽默的諷刺當時總統陳水扁的劇碼,觀眾在哈哈大笑聲中,順便抒發心中無能為力的不滿,的確是非常有氣質的發洩管道,可是改朝換代之後,對於「當權」者是否還能保有相同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手下不留情的殺傷力,老實說,我的看法是比較悲觀的。
 


畢竟,對於任何政客及事件都因自身的觀感,持雙重標準來檢視,然後假道德、學術、民主、自由……之名來大肆批判,是幾乎人人都會做以至於見怪不怪的情況,遂跟愛咪說,我很怕政權奪回了還幻想身在前朝,失了原先批判嘲諷的趣味,這樣我就會笑不出來了。
 
無論我從哪種角度看,都打從內心不信任這些人可以拋棄自身的立場成見,像以前批判扁的力道來對付馬,只不過如果有些人自詡為讀書人、或者是搞藝文的人,總是應該對自己有不同於我小鼻子小眼睛可以預設框架的期許也說不定。
 
散場時當下的心得是,我想,相聲瓦社如若要繼續以相聲關懷國家、評論時事,以後總統大選應幫忙綠營輔選,唯有如此,內容才會有看頭。
 
數天後和愛咪討論,愛咪肯定《相聲瓦社》的反省態度,認為在這群人這樣的背景之下,能對現在的當權者下得了手,就已經值得鼓勵,然而,我除了必須說因為我沒法把整個段子全都搬上網誌,以致現在好像空口說白話,講些不著邊際的虛無評論之外,也必須承認,因為我跟愛咪理解的角度不同,也沒有她對這類的要求如此寬容,因此離開劇場的時候,事實上是又迷惑又不高興的。
 
第二個段子―「喪鐘」,主旨在說一個人情味的小鎮,因為一位東廠公公強行搶奪大好人的宅邸,織羅罪名陷害大好人的妻子兒女,並把他趕出去,大好人身上只剩一枚銅錢,給了城裡唯一有良心的高僧,請他敲鐘,高僧的鐘聲沒停,一直持續的敲打著,那是爲正義已死敲的喪鐘。
 
整個段子除了兼具諷刺馬扁二人的趣味,也非常具有警世意味,唯讀京城來的大人口中還能說出,「股票都跌是吧,全世界經濟都不景氣,給他點兒執政的空間吧!」﹝大意如此,並非原文轉錄﹞不知用意在於嘲弄﹝感覺不明顯,不像之前譏諷風雨無阻的游泳,或是拿買鞋來救經濟這麼明白﹞或者幫忙推託解釋﹝當初不就是受不了執政者一直把自己無能推託到別處,才被換掉的嗎﹞,那就非常令人失望了。
 
這種因為諷喻的力道不夠快狠準,而使經常徘徊在批判與自省的曖昧中產生意義不明的狀況,還發生在最後一個段子「幻覺」,主旨在於政客與幻覺的關係。
 
宋少卿說,政客分為四種,其中有一種是自己本身不怎麼樣,但是週遭的人奉承吹捧,所以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接著用生硬的台語說,「恁講按捏對不對啊」。因為不知道是宋台語不佳還是有意用怪腔怪調來呈現這句話,當時全場哄堂大笑時,我只覺得發愣。愛咪說他們說的當然是馬英九,因為宋故意操那種明顯聽出來只有選舉的時候才用台語說話的生硬口音;朋友說是陳水扁,因為這是他的口頭禪。如果說原意就設計著一句話把「馬扁」子二人組一同罵進去,那真是當晚最精彩的一句詞兒呢!
 
這篇觀後感寫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從 MSN 收到小星叔叔傳來一句話,「有沒有人跟你說過,你們本省人太自卑了」。唉!小星叔叔可能不知道,記憶中這不是第一次他跟我抱怨這件事哩!
 
事實上,的確,我從來沒聽過有人跟我說這話。最大的原因可能在於,後來我慢慢學會嘴巴閉緊一點,盡量不要主動提及相關話題。就像人權、性別、乃至於在台灣挺棘手的省籍問題,社會上總是存在著結構性因素,潛移默化的矮化、歧視某一邊,使用的是不仔細評量查覺不到的暗示,而當有人察覺到大量的符徴實際上指向特定意義的符旨並將之點出來時,就有很多大而化之的反對聲音,直指這樣的判斷 太過於/起因於 「偏激」、「專斷」、「成見」、「想太多」……當然一定還有自作聰明的「自卑」。
 
此話題不開則已,一開始我就鳩佔鵲巢的,大肆抱怨起來,彷彿是起話頭的人一樣。應該是平常噤聲太久,好不容易有人可以一起交流關於這些在其他人面前”上不了檯面”的意見,後來我才知道,那天的起因是這篇文章﹝附上連結,僅供參考,在這我就不順便再插撥其餘的牢騷了﹞。除了拿出以前經歷過的心情一起分享之外,恰巧其中某個段子有段歌唱表演,也剛好可以拿出來討論。
 
馮翊綱說,現在的年輕人唱〈小蜜蜂〉不是唱,「嗡嗡嗡 嗡嗡嗡,大家一起勤作…… 」,而是「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 」,那還算好的咧,如果有些人不小心喝到含三聚氫氨的毒奶,就會唱「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 」﹝台灣國語發音﹞,如果唱「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 」﹝北京話發音﹞就是從小喝到大的……
 
花 2000 元坐在那兒,本來應該開開心心地欣賞藝文表演,卻無端承受屈辱的感覺,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很妙的藝文體驗。
 
在觀賞這個相聲表演前一個月左右,我們也看了《六義幫》。也許是因為上次的《半里長城》太令人驚喜,無論演員、劇本、場景都恰到好處之外,還真是天時地利的一個美好經驗,而相較之下,《六義幫》的劇情結構龐雜混亂,跳段的地方也很難感受到銜接及穿插的意味,原本滿滿的期待,卻因為一點小小的缺陷而覺得大大的失望。
 
《公公徹夜未眠》這個難得的經驗,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六義幫》的評價,回頭仔細思考《六義幫》留在我心中的感覺,竟是滿滿的溫馨跟懷舊感,時間應該是我父母年幼時代,在劇中主角小時候居住的那排兩層附騎樓式台灣建築,交雜住著本省人與外省人,各式各樣職業年齡的人,語言背景年紀的巨大差異,使得這個小小的社區有著微妙中帶著奇異的溝通,這樣的相處模式以及在貧舊社會中人與人單純的人情味,看起來是這麼的熟悉自然,這樣地原味重現。
 
觀賞劇作藝術家的戲,就如透過他的雙眼去理解他所感知的世界,李國修濃厚的人道精神、對於品德價值的尊重,似乎能跳脫其他藝術家無法脫離的種種關於中原正統、眷村回憶、與文化優勢的原生限制,他在舞台上詮釋的台灣舊時代的美好歲月,是這樣令人嚮往,彷彿提醒了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正視差異並相互包容理解,而非假裝差異不存在而相互仇視,在沒有鬥爭與分化的時候,我們曾經多麼和諧。
 
 
《六義幫》預告片








5 則留言:

  1. 借你版面發牢騷!我突然想起北京奧運開幕時,人家問我你看了會不會覺得中國文化很偉大?當然又吵架,因為
    那個問題背後隱含不當中國人,或者去中國化是錯誤的!我當然覺得中國文化是台灣可貴的資源,可是如果認為
    欣賞日本文化與歷史就要成為日本人是怪事,那因為欣賞中國文化而要成為中國人為什麼不奇怪?我可以理解被
    欺壓百餘年的中國人舉辦這次奧運時的爽快,那怎麼不想原先應在1940但到1964才舉辦的東京奧運時,也有同樣
    的意義,那還是奧運第一次由亞洲東方國家舉辦,還是戰敗國!如果1964就有衛星轉播,電視就已經普及,搞不
    好當時有人會想國民黨幹嘛來台灣,毀壞了那美好的年代!

    回覆刪除
  2. 老實說,我覺得小蜜蜂那段還頗有趣味的...
    畢竟,在相聲的世界裡,
    說得一口標準"相聲國語"是完美的象徵
    因此嘲諷"台灣國語"不入流也不令人意外
    更何況,長久以來
    非本省人把不"標準"的國語衍申為不入流的知識水準已經是老梗了
    倒是竟然為了符合潮流也好,順應時勢也好
    把國語界中的完美象徵"京片子"拿來擺在台灣國語後面嘲笑
    簡直就是等同於愛咪唾棄肋眼牛排一樣的不可思議

    就像英國人老是認為美語沒有文法
    因而衍伸出美國人智障這種100年不退流行的笑話
    但事實上不"標準"的"英語"一定要等同於不入流的智力嗎?
    恐怕除了自大的英國人以外沒人認同吧

    我期待,當我們能真正用像欣賞 英語vs美語 笑話的心情
    去看待對台灣國語的嘲諷時
    是對台灣文化的 ultimate renaissance

    回覆刪除
  3. to 小星叔叔,

    最近下班開電視配飯時,
    總會剛好轉到三立《孤戀花》的開頭,
    一段袁詠儀的旁白,
    每次聽每次都覺得心酸。

    看到因為戰亂而離鄉背井的人們,
    當初不曉得為了什麼來台灣,
    現在又為了什麼以前的使命現在變成一場荒謬至極的騙局,
    都覺得這個世界真是不可思議啊!


    to 愛咪,

    台灣的轉型正義跟國家正常化僅只是曇花一現的口號,
    ﹝難怪這麼多人怨恨陳水扁﹞
    而且傾倒的速度令人來不及思考、措手不及比比薩還快,
    在這樣的氛圍下很難用平常心看待些微歧視的暗示,
    就算是拿京片子來墊底也是一樣,
    尤其我本來就不是那種趕快把進口袋的錢捐出去假裝做公益,
    就可以原諒人家污特別費的個性。

    回覆刪除
  4. 恁講按捏對不對啊~這句話的起源是宋楚瑜,當年他為了拉攏台語人,而學了不
    太標準的台語。【恁講按捏對不對啊】這句話真的拉攏不少台語人的心,當時
    很多台語人誤以為終於有政府高官傾聽民聲了

    台灣人為什麼都噤若寒蟬,228事變後,台灣的精英被殺戮殆盡,加上白色恐怖
    的迫害和長期的愚民教育,使得有一部分的台語人為了自保,便有【子孫不得
    參與政治】的家訓

    前陣子【光富台灣】廣告播放足足我嚇一大跳,那種白色恐怖的感覺從心中升
    起,台灣就快被光復了嗎?

    回覆刪除
  5. 說到臺灣人跟2次大戰後來台的"新"台灣人
    中間根深蒂固的差異在哪裡
    就想起一個人很好的長輩
    他有一次跟我說起 當初他家在安徽是大家族
    他6歲以前腳沒有下過門外的地
    都是家裡長工背著在庭院裡一邊吟詩ㄧ邊打龍眼,抓蝴蝶
    12歲逃難來台灣的時候
    看到台灣小孩赤腳在地上走
    簡直要心臟病發
    即便他生活在台灣大半輩子
    自認為是根赤腳玩泥巴的人不一樣的那種優越感
    還是很難根除

    我猜我想講的是
    這解釋了台灣人這幾年草根或是本土意識茁壯的重要性
    然而,有本土意識(台灣人不能被欺負)
    與以台灣為本的教育(台灣文化與台語的意涵與精神在哪裡)
    仍然有很大一段差距
    需要教育的,不只是下一代
    還有那些鼻孔朝天,
    認為把長工當轎子用是風雅與品味的那一群人

    我也許應該把我的想法修正成
    當有一天大家自然而然的認為京片子是老土
    並不是因為討厭426,或是因為長期受歧視下的反歧視心態
    而是因為深切了解,
    也能夠appreciate台語中所蘊含的典故與學問時
    才是台灣文化與本土意識的實踐

    回覆刪除